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煜
7月21日上午,姜鸿飞顶着烈日站在西山片区104团的空旷地带进行测绘工作,他时而眯眼盯住正在翱翔的无人机,时而低头操作手中的设备,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滴落,短袖逐渐被汗水浸湿。
作为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工程汽车学院建筑消防教研室的一名教师,暑假里他来到企业“充电”。这在乌鲁木齐,早已成为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常态。
深入企业,提高实践能力
“企业的实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实践技能,还有助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今年假期是姜鸿飞来到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进行“脱产下企”实践的第4年,他对企业的工作全流程已了如指掌。
姜鸿飞介绍,以往在教学中,总是采用所有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大项目”的教学方式,但他参加企业的无人机航测项目时,往往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大家各司其职,选择自己擅长的部分,效率很高。
观察到这个现象后,姜鸿飞总结实践经验,调整教学模式,将一个项目划分为多个小项目教学,通过分组让学生实践每一个项目环节。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更有兴趣了,完成的项目精细度也更高。
在今年暑期的企业实践中,姜鸿飞感触最深的便是:“企业使用的设备更新迭代太快了。”目前企业中使用的是最新的智航四旋翼无人机,该无人机比起传统的无人机,精度高、航程长,可全面满足1:500地形图测绘、地籍测绘土方计算三维GIS系统等应用。
而之前这种型号的无人机,姜鸿飞更多的是在书本上学习操作方法。通过一次次的磨合、练习,姜鸿飞如今已熟练掌握了该无人机的使用方法。
姜鸿飞介绍,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利于推动学校更新设备。同时,他计划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将现有的项目编成教学方案书,利用虚拟仿真平台中来模拟整个流程。平台可以通过仿真算法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构建出与现实世界高度相似甚至超越现实的学习环境。
“我很期待新学期将这次企业实践成果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学校专业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姜鸿飞说。
深化产教融合参与企业技术改良
“要注意螺丝安装的顺序,不能光图快,这样生产出来的设备容易出现问题。”7月19日上午,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应用工程学院实训教研室主任李冰耐心地叮嘱着正在实习的学生。
暑假期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应用工程学院的多名教师和学生有了新任务:和企业的师傅们“拜师学技”,在实践中掌握企业生产情况,学习产线专业技能。
在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培养融合过程中,“学校教的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学校不会教”等问题一直是难题。为破解“合而不融”难题,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应用工程学院与新疆裕盛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内机械加工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把教师、学生请进生产一线,把生产线“搬”进学校,把教什么内容、怎么教的主动权,交给教师与企业共同商议。
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的日子里,李冰发现,学校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企业的要求侧重点有所不同。
“授课时我们希望学生能掌握行业的多种技能,了解的面更为宽泛。但是企业往往需要‘精而专’的技能人才。”李冰说,专业设置上,将会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订单式培养,从“大而全”向“专而精”转变。
此次合作中,教师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技术改造、工艺改良中,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对接企业、对接市场的实践能力。
在对零件进行焊接的过程中,零件受到内部的作用会产生一些变化。一开始,生产的主轴焊接完后,两侧的偏移达到了2厘米。教师和企业的师傅聚在一起集思广益,经过不断地练习、实验。对焊接路径进行优化,提升了主轴同轴度,现在偏差小于1毫米。改进后的零件在运行过程中配合轴承的安装,运行起来显得更加平稳了。
“和企业一起改进生产工艺的过程中,发挥了‘1+1>2’的效应,也锻炼了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李冰说,我计划将在企业中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融入学校的课程中。
暑期培训促进专业技能提升
“不学习最新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就不会跟上新时代的发展。”解光文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服务系的一名专业教师,他有着12年在汽车维修厂的工作经验。解光文时刻关注着汽车企业的发展,近年来,他发现乌鲁木齐新能源汽车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两三年后,新能源汽车出现故障率比较高,新能源汽车维修售后维修和保养业务量或将迎来井喷。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要紧贴当地汽车售后企业,提前学习最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才能让职业院校同学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7月23日,解光文将去广州的企业学习国内常见车型的外围电路以及电子控制板维修技术,加强与内地维修技师的学习和互动。
“新能源汽车有高压电,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安全第一,要规范使用设备和拆解方法,分析排除新能源汽车故障思维和步骤。”解光文说,他希望逐渐了解、消化、掌握此项技能,引领职专的汽车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强,树立社会影响力。
“尽管技术日新月异,但一颗可持续自主学习的心可应万变。”解光文说。